
隨著虛擬貨幣交易日漸普及,與之相關的詐欺手法也層出不窮。本案揭示了詐欺集團如何運用「車手」隱匿資金流向,並讓無辜受害人蒙受巨額損失。本文將以臺中地方法院的判決(臺中地方法院 113 年度金字第 341 號民事判決)為例,深入剖析案件事實、法院見解以及相關法律要點,同時探討在類似案件中,受害人與被告應如何透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
一、案情描述
本案原告張女因被假冒名人的詐欺集團引誘,加入了一個名為「飆股情報局99」的群組。該詐欺集團成員佯稱需透過特定應用程式購買虛擬貨幣進行投資以獲取高額利潤,並指示原告與假裝為幣商的成員交易。原告因此依約支付共計新臺幣95萬元的款項,卻發現所購虛擬貨幣實際流入詐欺集團控制的電子錢包,導致重大財務損失。經查,被告曾男與薛男分別作為該詐欺集團的「車手」,負責取款並隱藏金流來源。原告隨後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被告曾男賠償50萬元及被告薛男賠償45萬元。
二、法院判決
法院經審理後認定,被告曾男與薛男確實參與該詐欺集團,並以「車手」身份積極參與款項收取,藉以掩飾金流來源。法院基於民法第184條,認定被告侵害原告權益,應負損害賠償責任。最終裁定被告曾男須賠償原告50萬元,薛男賠償45萬元,並自113年3月26日起按年利率5%計算遲延利息。
三、案件分析
根據民法第184條第一項規定,侵權行為人因故意或過失致他人損害時,應承擔賠償責任。本案中,被告作為詐欺集團的「車手」,明知該交易屬虛構,仍積極協助詐欺集團進行款項收取,其行為顯然屬於故意侵害原告財產權益。此案特別凸顯虛擬貨幣交易中潛藏的法律風險,提醒大眾應保持警覺。
此外,法院判決中引用了最高法院判例,強調民法第213條所述的損害回復原則及遲延利息之計算方式,為受害人提供更全面的救濟。此一判決不僅彰顯了侵權損害賠償的法律精神,也再次表明法律對於金流掩飾行為的嚴厲態度。
四、法律諮詢與律師的作用
在此類詐欺案件中,受害人和被告均可能面臨複雜的法律挑戰,專業律師的協助不可或缺。
律師可協助受害人蒐集證據、撰寫訴狀、代理出庭,以確保權益不受侵害。此外,律師亦可針對詐欺集團中的「車手」行為提供法律見解,並協助受害人釐清責任歸屬,追討損害賠償。同時,律師也能提供針對虛擬貨幣交易風險的法律建議,降低潛在損失的可能性。
對於被告而言,律師的協助同樣至關重要。若被告聲稱自身在詐欺行為中僅為被動參與或未明知交易虛構,律師可協助被告提出有效抗辯,說明其參與的程度與動機,力求減輕責任或爭取更公平的裁判。此外,律師也能協助被告了解法律後果,針對後續補償或與受害人和解提供具體建議。
專業律師的介入有助於平衡雙方權益,確保案件在合法、公正的框架下進行。
五、結語
本案彰顯出虛擬貨幣交易中的法律風險與防範詐欺的重要性。同時,透過法律程序成功追討損失也體現了法治社會的公平正義。然而,無論是受害人還是被告,在面對類似案件時,都應及早尋求專業法律協助,以保障自身權益,並妥善應對法律挑戰。
六、相關法律問與答
-
詐欺案件中的「車手」會面臨哪些法律責任?
車手的行為若被認定為協助詐欺,可能涉及刑法中的詐欺罪、洗錢罪或其他相關罪名。此外,他們還需承擔民事上的賠償責任,對受害人進行補償。
-
作為詐欺案件的受害人,我可以向誰求償?
受害人可以依民法第184條的侵權行為規定,向參與詐欺行為的相關責任人請求賠償,例如詐欺集團中的「車手」、提供人頭帳戶的人或其他成員。
-
如果我懷疑自己可能遇到詐欺集團,應該怎麼辦?
如果懷疑遭遇詐欺,應立即停止與對方的交易或溝通,並保留相關證據(如對話記錄、交易紀錄等)。隨後報警並向專業律師諮詢,協助評估法律行動的可行性,保護自身權益。